Home >> 新聞資訊 >> 剖腹產疤痕護理:新手媽媽必知的5個關鍵步驟
剖腹產疤痕護理:新手媽媽必知的5個關鍵步驟
產後第一週:傷口護理基礎
對於選擇開刀生仔的媽媽來說,產後第一週的傷口護理至關重要。剖腹產手術後,傷口通常會以縫線或釘書針固定,並覆蓋紗布保護。此時,正確的清潔步驟能有效降低感染風險。建議每天以生理鹽水或煮沸過的溫水輕輕擦拭傷口周圍,避免直接觸碰縫線部位。香港衛生署數據顯示,約15%的剖腹產媽媽因護理不當而出現輕微發炎,因此觀察傷口狀況是每日必修課。
- 清潔技巧:使用棉棒沾取少量優碘,由內向外單向塗抹
- 異常徵兆:若發現傷口紅腫、滲出異味分泌物或持續疼痛,應立即就醫
- 敷料選擇:防水透氣敷料可維持3-5天更換,傳統紗布需每日更換
這個階段要特別注意保持傷口乾燥,沐浴時可使用剖腹產專用防水貼。根據香港大學醫學院研究,產後7天內傷口癒合速度最快,正確護理能讓疤痕形成更美觀。建議媽媽們在如廁後由前向後清潔,避免細菌感染傷口區域。
產後第二週:促進傷口癒合
進入第二週,開刀生仔的傷口開始進入膠原蛋白重組階段。此時可以開始極輕柔地按摩疤痕周圍2-3公分處,以指腹畫圈方式每天進行5分鐘,這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。香港中文大學婦產科團隊建議,按摩力度以「輕觸羽毛」為準則,絕對不可造成疼痛或不適。
營養素 | 食物來源 | 每日建議量 |
---|---|---|
維生素C | 奇異果、橙子、彩椒 | 200-300mg |
鋅 | 牡蠣、南瓜籽、牛肉 | 15-20mg |
蛋白質 | 雞蛋、魚肉、豆腐 | 80-100g |
這個階段要特別避免任何會拉扯傷口的動作,包括:抱嬰兒時不要直接從床上起身、咳嗽時用手輕壓傷口、避免提重物超過3公斤。香港母嬰健康院調查發現,第二週過度用力是導致疤痕增生的主要風險因素之一。
產後第三週:預防疤痕增生
第三週是開刀生仔疤痕護理的關鍵轉折點,此時可開始使用矽膠類除疤產品。香港皮膚科醫學會指出,矽膠貼片能創造微濕環境,使疤痕平整度提升40-60%。每天應敷貼12小時以上,但要注意:
- 使用前確保傷口完全癒合無滲液
- 每次取下時用清水清洗貼片
- 皮膚敏感者可選擇凝膠劑型
防曬同樣重要,新生疤痕暴露在紫外線下會導致永久性色素沉澱。建議選擇SPF30以上、物理性防曬品,外出時還可用衣物遮蓋。香港天文台數據顯示,即使是冬季,紫外線指數仍可能達中度級別,不可輕忽。
產後第四週及以後:長期護理與淡化
隨著開刀生仔傷口進入成熟期,護理重點轉向疤痕軟化與淡化。持續按摩可配合玫瑰果油或維生素E油,以「按壓-滑動」手法每天10分鐘。香港整形外科專科學院建議,若6個月後疤痕仍明顯隆起,可考慮:
- 分段式雷射:改善色素和質地,需3-5次療程
- 微針治療:刺激膠原重塑,間隔4-6週
- 類固醇注射:針對嚴重增生性疤痕
值得注意的是,香港私家醫院這類治療平均費用約2000-5000港幣/次,建議先諮詢專業醫師評估疤痕類型。母乳餵養媽媽需特別告知醫師,避免某些藥物影響。
剖腹產疤痕的心理調適
許多選擇開刀生仔的媽媽會對疤痕產生複雜情緒。香港家庭計劃指導會調查顯示,約35%產婦在初次看見疤痕時感到沮喪。建議可以:
- 將疤痕視為母愛的勳章,而非缺陷
- 與伴侶坦誠溝通身體感受
- 參加產後支持小組分享經驗
臨床心理學家指出,產後身體意象需要6-12個月適應期。練習正念冥想、穿著舒適的產後塑身衣,都能幫助重建自信。記住,那道疤痕是你迎接新生命的勇敢證明,值得被溫柔以待。